【转】API Gateway 的路由和过滤(Zuul
Zuul是什么?
API Gateway 是随着微服务(Microservice)这个概念一起兴起的一种架构模式,它用于解决微服务过于分散,没有一个统一的出入口来进行流量管理的问题。
API Gateway可以作为整个系统对外的唯一入口,它是一个介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中间层,用来处理一些与业务无关的边缘功能,例如:智能路由、登录鉴权、流量监控与限流、网络隔离,等等。
API Gateway 的一种比较常规的选择就是使用Nginx代理,但是Netflix带来了它自己的解决方案----Zuul。Zuul 是Netflix公司开源的基于JVM的微服务网关,可以和Eureka、Ribbon和Hystrix等组件配合使用,提供动态路由,监控,弹性,安全等边缘服务。它相当于是设备和 Netflix 流应用的 Web 网站后端所有请求的前门,可以适当的对多个 Amazon Auto Scaling Groups 进行路由请求。
Netflix公司主要使用Zuul完成以下功能:
鉴权
流量监控
压力测试
金丝雀测试(灰度测试/AB测试)
动态路由
服务迁移
限流
安全防护
静态响应处理
Zuul的工作原理和大部分基于Java的Web应用类似,Zuul也采用了servlet架构,因此Zuul处理每个请求的方式是:针对每个请求使用一个线程来处理。通常情况下,为了提高性能,所有请求会被放到处理队列中,从线程池中选取空闲线程来处理该请求。这样的设计方式,足以应付一般的高并发场景。
如图所示,Zuul的核心是一系列的filters,并且它还提供了一个框架,可以对过滤器进行动态的加载,编译,运行。Zuul的过滤器之间并不会直接进行通信,而是通过一个RequestContext的静态类进行数据传递。RequestContext用ThreadLocal变量来记录每个Request所需要传递的数据。
Zuul的过滤器是使用Groovy语言编写而成的,这些过滤器文件被放在Zuul Server上的特定目录下面,Zuul会定期轮询这些目录,修改过的过滤器会动态的加载到Zuul Server中以便于request使用。
Zuul的标准过滤器有以下四种类型:
前置过滤器(pre filters):在请求到达Origin Server之前调用。我们可利用这种过滤器实现身份验证、在集群中选择请求的Origin Server、记录调试信息等。
路由过滤器(routing filters):将用户的请求转发给Origin Server。发送给Origin Server的用户请求在这类过滤器中build,并使用Apache HttpClient或者Netfilx Ribbon发送给Origin Server。
后置过滤器(post filters):在用户请求从Origin Server返回以后执行。这种过滤器可用来为响应添加标准的HTTP Header、收集统计信息和指标、将从Origin Server获取到的响应发送给客户端等。
错误过滤器(error filters):在其他阶段发生错误时执行该过滤器。
一个请求会先按顺序通过所有的前置过滤器,之后在路由过滤器中转发给后端应用,得到响应后又会通过所有的后置过滤器,最后再将响应发送给客户端。在整个流程中如果发生了异常则会跳转到错误过滤器中。
一般来说,如果需要在请求到达后端应用前就进行处理的话,会选择前置过滤器,例如鉴权、请求转发、增加请求参数等行为。在请求完成后需要处理的操作放在后置过滤器中完成,例如统计返回值和调用时间、记录日志、增加跨域头等行为。路由过滤器一般只需要选择 Zuul 中内置的即可,错误过滤器一般只需要一个,这样可以在 Gateway 遇到错误逻辑时直接抛出异常中断流程,并直接统一处理返回结果。
使用Zuul接下来我们将沿用上一章《客户端负载均衡(Ribbon)》中的项目,演示如何使用Zuul。
引入Zuul依赖新建一个maven项目,起名为api-gateway,在其 pom.xml 文件中引入Zuul依赖:
温馨提示: 本文由杰米博客推荐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jmwww.net/file/102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