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你分析Web前端性能
前端性能统计必备api,有不知道的吗?
正文从这开始~
开发一个现代化的互联网网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,需要各种职能的密切合作以应对用户日新月异的需求。其中,网页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体验,而随着新型客户端浏览设备的出现与网站功能的日益复杂化,对于性能的专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传统的网站性能监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:
借助传统的开发者工具查看网络请求,例如浏览器的F12工具、Fiddler、Charles等等。基本方式是通过追踪HTTP请求与响应的时间,以图形的方式列出所有资源的下载情况。这种方式依赖于人为操作,难以实现批量测试与统计。
使用侵入式的JavaScript代码检测DOM事件的发生时间。例如DOMContentLoaded和document.onreadystatechange等等。这种方式会在页面中引入额外的代码,加重了开发者与测试人员的负担,还有可能因为检测代码本身的潜在问题影响页面的性能。
使用第三方的服务与工具,例如WebPagetest、Pingdom等等,这些服务通常能够实现在不同浏览器和不同地域进行测试,并且为用户提供一些优化建议。但某些服务需要排队等待,并且多次测试结果之间往往区别较大。第一条方式的问题也同样存在。
除此之外,以上各种方式的测量指标都比较单一,基本只能起到计时和流量计算的作用。对于其它一些指标,例如电池状态等无能为力。并且难以实现自动化,以及在持续集成流程中统计测试结果。
W3C Web性能工作小组与各浏览器厂商都已认识到性能对于web开发的重要性,为了解决当前性能测试的困难,W3C推出了一套性能API标准,各种浏览器对这套标准的支持如今也逐渐成熟起来。这套API的目的是简化开发者对网站性能进行精确分析与控制的过程,最终实现性能的提高。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新协议与HTML元素的提议,目的是让内容的展现更快、更加优化。
性能API示例
整套标准包含了10余种API,各自针对性能检测的某个方面。为了保证整套标准的质量与互操作性,W3C按照惯例对它们应用了规范成熟度流程,这些API各自处于流程的不同阶段。在下图中可以看到它们当前的进展:
以下将通过简单的示例介绍目前已属于W3C推荐标准(REC)的三个API。
Navigation Timing (导航计时)
NavigationTiming API能够帮助网站开发者检测真实用户数据(RUM),例如带宽、延迟或主页的整体页面加载时间。开发者可以用以下JavaScript代码检测页面的性能:
W3C刚刚宣布了NavigationTiming 2,它将替代之前的版本。
High Resolution Timing(高精度计时)
该API规范所定义的JavaScript接口能够提供精确到微秒级的当前时间,并且不会受到系统时钟偏差或调整的影响。对于性能分析来说,精确的测量结果意义重大。
Page Visibility (页面可见性)
通过这一规范,网站开发者能够以编程方式确定页面的当前可见状态,从而使网站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源与CPU。
当页面获得或失去焦点时,文档对象的visibilitychange事件便会被触发。
其它部分API功能简介
Resource Timing(资源计时)——对单个资源(如图片)的计时,可以对细粒度的用户体验进行检测。
Performance Timeline(性能时间线)——以一个统一的接口获取由Navigation Timing、Resourcing Timing和User Timing所收集的性能数据。
温馨提示: 本文由Jm博客推荐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s://www.jmwww.net/file/67523.html